結構原理:除氧設備主要由除氧塔頭、除氧水箱兩大件以及接管和外接件組成,其主要部件除氧器(除氧塔頭)是由外殼、汽水分離器、新型旋膜器起膜管淋水篦子、蓄熱填料液汽網等部件組成(如下圖)。下面向您著重介紹除氧塔頭的結構原理:1、外殼:是由筒身和沖壓橢圓形封頭焊制成中、小低壓除氧器配有一對法蘭聯接上下部,供裝配和檢修時使用,高壓除氧器留配有供檢修的人孔。2、汽水分離器:該種裝置取代了原老式除氧器內草帽錐形式結構設計,使除氧器消除了排汽帶水現象。3、旋膜器組:由水室、汽室、旋膜管、凝結水接管、補充水接管和一次進汽接管組成.凝結水、化學補水、經旋膜器呈螺旋狀按一定的角度噴出,形成水膜裙,并與一次加熱蒸汽接管引進的加熱蒸汽進行熱交換,形成了一次除氧,給水經過淋水篦子與上升的二次加熱蒸汽接觸被加熱到接近除氧器工作壓力下的飽和溫度即低于飽和溫度2-3℃并進行粗除氧.一般經此旋膜段可除去給水中含氧量的90-95%左右。4、淋水篦子:是由數層交錯排列的角形鋼制作組成,經旋膜段粗除氧的給水在這里進行二次分配呈均勻淋雨狀落到裝在其下的液汽網上。5、蓄熱填料液汽網:是由相互間隔的扁鋼帶及一個圓筒體,內裝一定高度特制的不銹鋼絲網組成,給水在這里與二次蒸汽充分接觸,加熱到飽和溫度并進行深度除氧目的,低壓大氣式除氧器低于10ug/L、高壓除除氧的效果一方面決定于是否把給水加熱至相應壓力下的飽和溫度,另一方面決定于溶解氣體的排除速度,誰是否能加熱到相應壓力下的飽和溫度與水和蒸汽的接觸表面積的大小有很大的關系,采用旋膜管、水篦子加填料的方式,水通過旋膜管,形成的水膜群下落,與上升的蒸汽流相遇。形成水的膜群大大地增加了水和蒸汽的熱交換面積,強化了汽水熱交換的效果,形成水膜群的水經過水篦子換熱后繼續流經無規則堆放的填料層時,受到蒸汽的進一步加熱。水迅速被加熱,溶解于其中的氣體的排除速度也更快。除氧水流經除氧水箱,經蒸汽再沸騰管加熱,充分的保證了除氧水在工作壓力下為飽和溫度,因此,雖然水在除氧器中停留時間很短,而除氧效果較徹底。熱力除氧的工作情況主要決定于傳熱和傳質兩個過程。從傳熱角度考慮,能把水汽之間的接觸面積增至較大,即把水流分散成水膜。旋膜式除氧器由于采用了比表面積較大的不銹鋼絲網填料,不僅有利于傳熱過程,而且有利于傳質過程。
|